欢迎来到成都普济中医药研究院中医门诊部!

医院新专利
消费质量报荣誉
成都普济中医药研究院中医门诊部简介
当前位置: 首页> 肿瘤知识

皮肤瘙痒竟是胆管瘤信号?中医祛风止痒三法解析!

文章来源:成都普济中医药研究院中医门诊部发布时间:2025-06-02

从中医角度来看,胆管瘤所致瘙痒与普通皮肤问题不同,多表现为持续性全身瘙痒、夜间加重,甚至伴随皮肤巩膜黄染、小便深黄。

成都普济中医药研究院印传方主任指出:中医从 “内风扰动”“湿热浸淫” 的核心病机出发,通过三大治法系统调理,既能缓解瘙痒之苦,更能警示早期干预的重要性。


1. 清热利湿法

针对湿热内蕴型瘙痒(伴口苦、舌苔黄腻),印传方主任善用茵陈蒿汤化裁:

茵陈清热利湿、利胆退黄,为治黄疸要药;栀子通利三焦、导热下行;大黄荡涤肠道瘀热,使湿热从二便排出。

临床中,许多患者服药 3-5 天后,瘙痒频率明显降低,小便颜色也从浓茶色转为清亮。


2. 养血祛风法

对于放化疗后或久病伤阴的患者(伴皮肤干燥、舌质红少苔),印传方主任常以 “治风先治血,血行风自灭” 为指导,用当归饮子加减:当归、熟地养血活血,白芍、首乌滋阴润燥,荆芥、防风轻扬祛风。


3. 疏肝利胆法

胆管瘤本质是 “肝胆疏泄失常”,印传方主任强调 “治痒必调肝”。

比如在基础方中加入柴胡、郁金疏肝解郁,金钱草、鸡内金利胆排石,丹参、川芎活血化瘀,既缓解胸胁胀痛,又改善胆道微循环。

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这些药材可促进胆汁分泌、减轻胆管压力,从根本上减少胆汁反流对皮肤的刺激,恰似为拥堵的胆道安装 “疏导管”,让瘀滞的胆汁回归正常通道。


摄图网_500670453_banner_名贵中药材灵芝补品(企业商用).jpg


印传方主任提醒:早期干预很重要,警惕三类 “异常瘙痒” 信号。

无诱因持续瘙痒:无皮疹、无过敏史,瘙痒超过两周不缓解;

伴随黄疸症状:皮肤巩膜发黄、小便深黄如茶;

夜间加重难眠:平卧时瘙痒加剧,与体位改变相关。出现以上情况,需及时排查胆管健康,避免将肿瘤信号误认为普通皮肤问题。


来诊路线

查看更多

联系地址:成都青羊区二环路西二段10号附12号

咨询电话:028-87072648

咨询电话: 028-87072648

医院地址:成都青羊区二环路西二段10号附12号

备案编号:蜀ICP备17016549号-5

版权所有:成都普济中医药研究院中医门诊部(成都普济中医药研究院)

川公网安备51010502014582

成都普济中医药研究院中医门诊部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