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成都普济中医药研究院中医门诊部!

抗癌先锋
医院新专利
消费质量报荣誉
成都普济中医药研究院中医门诊部简介
当前位置: 首页> 肿瘤知识

警惕!这些竟是胃癌的 “前期预警”!

文章来源:成都普济中医药研究院中医门诊部发布时间:2025-04-19

胃癌,这个令人谈之色变的疾病,每年都无情地夺走无数人的生命,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。在人们的印象中,胃癌的发生往往是悄无声息的,一旦发现,可能就已到了中晚期,治疗难度极大。但其实,在胃癌真正 “爆发” 之前,身体会通过一些癌前病变发出 “预警信号” 。今天,我们特邀成都普济中医药研究院的杨成平主任,为大家深入解读胃癌有哪些癌前病变,帮助大家提前做好预防。

胃14.png

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习惯的改变,胃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。很多人在体检时,听到 “癌前病变” 这个词,往往会感到恐慌,认为自己离癌症不远了。但实际上,癌前病变并不等同于癌症,它只是一种有可能发展为癌症的病理状态。了解胃癌的癌前病变,就如同掌握了一把打开健康之门的钥匙,能够让我们在疾病尚未恶化之前,及时采取措施,阻断病情发展。那么,究竟哪些病变属于胃癌的癌前病变呢?

一、慢性萎缩性胃炎:不容忽视的胃部 “警报”

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常见的胃癌癌前病变之一。正常情况下,胃黏膜富含腺体,能够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等物质,帮助消化食物。而患上慢性萎缩性胃炎后,胃黏膜上皮反复受到炎症刺激,腺体逐渐萎缩、减少,甚至消失。这会导致胃黏膜变薄,分泌功能下降,影响胃部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。长期的炎症刺激还会促使胃黏膜上皮细胞发生异常增生,增加癌变风险。研究表明,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发生胃癌的几率比普通人高出数倍。因此,如果被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,一定要积极治疗,定期复查胃镜,密切关注病情变化。

二、胃息肉:暗藏 “杀机” 的胃内赘生物

胃息肉是指胃黏膜表面长出的突起状乳头状组织。虽然大部分胃息肉是良性的,但其中部分类型的息肉恶变风险较高。比如腺瘤性息肉,其表面细胞排列不规则,容易发生基因突变,从而演变成癌细胞。直径越大的胃息肉,癌变可能性也越大。此外,多发性胃息肉、伴有不典型增生的胃息肉,都需要引起高度重视。一旦发现胃息肉,医生通常会根据息肉的大小、数量、病理类型等因素,决定是否需要切除,以降低癌变风险。

三、胃溃疡:反复不愈的 “危险伤口”

胃溃疡是胃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后形成的慢性溃疡。正常情况下,胃黏膜有自我修复能力,但如果溃疡长期不愈合,在胃酸的持续刺激下,溃疡边缘的黏膜上皮细胞会不断增生。在这个过程中,细胞的基因可能发生改变,导致异常增生,进而发展为胃癌。尤其是一些难治性胃溃疡,病程较长、反复发作的患者,更要提高警惕。除了积极治疗,患者还需要严格遵医嘱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,定期复查,防止病情恶化。

四、残胃炎:胃部手术后的潜在威胁

因胃部疾病进行过胃大部切除手术的患者,术后残胃发生炎症的概率较高,这种炎症被称为残胃炎。手术改变了胃部的正常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,导致胆汁反流,刺激残胃黏膜,引发炎症。长期的炎症刺激会使残胃黏膜发生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,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。对于这类患者,术后定期进行胃镜检查至关重要,以便及时发现病变,采取干预措施。

了解胃癌的癌前病变,是预防胃癌的关键一步。虽然癌前病变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发展成胃癌,但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。日常生活中,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,如规律饮食、避免暴饮暴食、少吃辛辣油腻和腌制食品;戒烟限酒,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;积极治疗胃部疾病,定期进行胃镜检查,都是预防胃癌的重要措施。如果发现自己存在上述癌前病变,一定要听从医生的建议,配合治疗,定期复查。只要我们重视身体发出的 “预警信号”,做到早发现、早干预,就能有效降低胃癌的发生几率,守护胃部健康,拥抱美好生活。

免责声明: 文章中所展示的图片均为人工智能生成。若这些图片存在版权问题或不适用于商业用途,我们将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,一经指出,将立即删除相关图片,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!


来诊路线

查看更多

联系地址:成都青羊区二环路西二段10号附12号

咨询电话:028-87072648

咨询电话: 028-87072648

医院地址:成都青羊区二环路西二段10号附12号

备案编号:蜀ICP备17016549号-5

版权所有:成都普济中医药研究院中医门诊部(成都普济中医药研究院)

川公网安备51010502014582

成都普济中医药研究院中医门诊部公众号